城乡融合下农批市场发展体系如何建设?如何运营?

发布时间:2021-08-23

在2014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其中提出了“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农产品流通体系关系着农业经济成长的命脉。一方面,新型城镇化使农产品流通所需的各项条件大幅集中,有利于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另一方面,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对城镇发展创造出需求与供给,是新型城镇化里的重要一环。作为农业大国,我国的农产品的流通载体是以农贸批发市场为主,多种载体并存的现状。在这几十年的发展中,农贸批发市场为农产品交易流通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在新形势下结合中国供销·云月国际冷链城建设实践,对城乡融合下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建设做如下探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蓬勃兴起和快速发展。随着农业市场化改革以及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在促进产销衔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及引导生产资源市场化配置等方面的作用日显突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在整个农产品流通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是联结亿万小规模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重要桥梁,是商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并承担着农产品集中、分散和价格形成功能。在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专业化、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和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的形成,以及在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增产增收和保障城镇居民的“菜篮子”、“米袋子”供应等方面,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跨区域农产品批发市场功能性不可或缺,发展迎来机遇

近期,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要求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加快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保障市场供应,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消费升级,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财政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的通知》。通知提出,“重点抓住跨区域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干线冷链物流,补齐农产品流通设施短板,打通农产品流通“大动脉”;完善产区“最初一公里”初加工设施设备,提升农贸市场、菜市场“最后一公里”惠民功能,畅通农产品流通“微循环”。”

农产品批发市场在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批发市场作为我国农产品流通的枢纽,将长期存在。这是由我国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基本特点决定的。我国的农产品特别是生鲜类产品,包括蔬菜、水果、畜禽产品、水产品等,主要由分布在广大农区的农户家庭进行小规模生产经营,需要在主产区形成集货场所即产地批发市场,把商品农产品集中起来,经远距离运输到大中城市销区,经城市的销地批发市场再将这些商品扩散到社区的菜市场或集贸市场、超市和其他零售网点。

依据我国国情,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产地批发市场的“集货”功能和销地批发市场的“散货”功能仍将是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世界上类似的人多地少的经济发达或较发达国家或地区,如日本、韩国等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至今农产品批发市场经久不衰,成为现代农产品流通的一种重要载体,与连锁超市等新型流通业态融为一体,这也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佐证。更何况,我国地域辽阔,农产品主产地区至大中城市运输距离之遥远,远非上述这些国家和地区可比拟。

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政策的推行为推进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带来难得的机遇。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看,为建立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加强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刻不容缓的任务。同时,随着各级政府和各行各业的关注和支持,以及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各项政策措施逐步落实到位,无疑为提升农产品批发市场硬件设施和软件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推进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带来难得的机遇。

城乡融合下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建设

流通渠道的改进。目前新型城镇化提出要构建城乡一体化,这对于流通渠道的改进带来了机遇。城乡一体化意味着城乡人口一体化、市场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对于农产品流通渠道来说能够扩大销售的规模,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通过集中农户、设置农业产业园、建设大型的农贸市场来扩大本地的销售规模,由于产业一体化使得从事农产品相关企业能准确掌握生产与销售的各种信息,在进行农产品收购、加工和销售是就能提高效率。新型城镇化要求城与乡、乡与乡、城与城之间紧密联系起来,对于与农产品流通相关的物流来说起到了帮助作用。农产品的品质要求其配送要快速,这样对农产品进行二次加工时,其附加值会更多。从事农产品流通的企业在农产品物流活动时提高专业化水平,依靠一体化带来的效应,提高产业效益与规模,同时又能促进农产品物流一体化进程,而且对于运输、装卸、加工、信管、中介等方面相互作用,从而可以形成一个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体系,更有助于加速农产品流通速度。

流通载体的改进。在我国农贸市场依然是农产品流通不可或缺的载体,那么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城镇化带来的规模效应,城与乡的联合使得农贸市场的货源量和销售量都能大幅提高。在农贸市场的管理上,由于城镇化带来的人口聚集,一些专业化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就能方便的参与到农贸市场的日常活动中,使其能规范经营,并且不断创新改进流通方式,使单纯的农贸成为集生产、加工、销售、配送为一体的集散中心。在传统农贸市场得以发展的基础上,构建新的流通载体也是一条可行之路。新型城镇化加强了城镇之间的联系,一些新型的货运载体也可以为农产品流通所用。比如在国外就已经盛行的农资拍卖,以及电商交易,这样能公开、透明、合理的反映农产品价格以及供求关系,使农民合理规划生产活动,这些新型的流通载体能够使农产品流通换发新的活力,并且这些流通载体的管理也需要新型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政府对于流通市场的建设和维护,流通环节的监督与执行,以及相关规定的完善,既是农产品流通的必要条件,又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与难点。

规范与支撑的改进。在农产品流通体系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信息化程度不强,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的信息化建设成为讨论的重点。新型城镇化要求城乡互动,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可以逐渐完善农村地区的信息工程,如信息网络的构建,信息收发制度,信息传播媒体(广播、杂志等)的建设,运用现代化的交流手段来改进农村地区信息流通的不足,既能保证农产品信息的时效,又可以确保农产品信息的质量。

上一篇:张晓山:改革开放四十年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下一篇:最后一页

主办单位: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城乡融合发展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