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绘就“诗与远方”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1-12-27

记录·长治丨年终特稿④:城乡融合绘就“诗与远方”新画卷

徜徉长治大地,城与乡宛如一枝并蒂莲,花开两处各自芬芳:主城区,高楼林立设施齐全,城市品质功能加速升级;乡村里,村容村貌整洁美观,大道如砥四通八达,游人如织处处和谐……
 
人民群众在城市文明与乡村风情的深度融合中有了更多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一幅城市有引力、乡村有魅力的动人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作为全省唯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试点市,我市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在有机衔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上探出新路径、攒出新经验、作出新示范。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我市把县城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纽带,强化与中心城市的功能配套,县城综合服务能力逐步增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正加快形成。
资源流动,
坚定着人们对幸福的追求
 
乡村之美,美在千姿百态。如今,乡村不再是单一从事农业的地方,其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等功能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乡村旅游作为新的旅游业态产业正大放异彩,吸引着各种社会资本不断流入农村。
“在高楼林立的城里待久了,就想带上家人和朋友一起到农村过田园般的生活。”前来上党区振兴村游玩的李先生说,这里的名村文化馆、村志展览馆、红色收藏馆、孝廉公园、槐荫寺等景点,都具有传统民俗风情,还有百亩格桑花海、秋千园、鹊桥仙、拓展训练营及赛马场等娱乐设施,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近年来,振兴村以营造绿色环境为突破口,以培育绿色产业为重点,以传承绿色文化为方向,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商的生态旅游特色宜居村,走出了一条用“绿色留住乡愁,以生态推动旅游”的特色宜居村庄发展之路。
 
壶关县石坡乡南平头坞村是太行山大峡谷景区周边最开阔的村子,不但有四季分明的秀丽景色,还有旅游专线穿村而过的优势。如何因势利导将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多次研究后,南平头坞村在发展乡村旅游上大做文章,把村里的房子外墙涂上色彩,打造成特色鲜明的“彩色村庄”。在通往太行山大峡谷风景区的路上,游客都被南平头坞村这个同油画一般美丽的乡村所吸引,村子很快成了“网红打卡村”,还多次被央视报道。
 
昔日的“空心村”悄然蝶变为“旅游村”,一度寂静的村落开始热闹起来。
 
这些变化,得益于我市对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的大胆探索,得当的措施让各类资源要素在城乡间更加自由地流动。“闲置多年的土地就像沉睡的资产,有效盘活闲置的农房和宅基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农民的收入。”南平头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郭志强说。长期以来,资本、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城市“单向流动”,导致乡村生产要素长期缺乏,发展能力持续下降。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真正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和政策体系势在必行,而南平头坞村的整村开发模式正是一次有益探索。
我市深入实施大县城战略,推进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就地城镇化水平,增强辐射带动乡村发展能力。鼓励区位优越、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良好的小城镇聚焦特色产业,融合文化、旅游等功能,发展培育特色产业、文化旅游等特色小镇,增强人口、经济聚集能力、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进而推动城乡深度融合,促进乡村振兴发展,让美丽乡村全面激活乡村美丽经济,让“绿水青山”变成“真金白银”。
 
武乡县故县乡五村风景秀美、历史风情浓郁;长子县琚村、襄垣县郄家烟村环境古朴、独具特色;沁源县紫红村、潞城区石梁村、黎城县佛崖底村、沁县石板上村等如诗如画,游人如织……美丽乡村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旧貌换新颜。在长治,许许多多的“南平头坞村”正变得更加美丽富足。
 
乡村美起来,百姓富起来。现今放眼长治大大小小的乡村,道路变宽了,村子变美了,房子变大了,空气变好了,生活变富了,一个个美丽乡村正携手这座文明、和谐、富裕的现代化城市款款走来。
 
互联互通,
城市与乡村美美与共
 
在平顺县东寺头乡卫生院内,前来就诊的村民史大妈对舒适整洁的就诊环境赞不绝口:“过去卫生院开在旧的民房里,就医环境没这么好,自从搬到新的卫生院后,不仅面积宽敞、功能齐全,环境也比过去好多了。有天我突然生病,医生还直接上门问诊。”能在“家门口”实现便捷就医,对于住在乡村的群众来说,无疑是一件喜事。
 
站在宁静田埂上眺望,不远处的城市正在喧嚣中飞速成长,如何让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向“一元结构”的转化、向城乡一体化迈进?长治早早做好了准备,每一步都走得坚定有力:
 
全市7个县区通一级公路,100%县区通二级公路,4018条农村公路(10485公里)畅通了全市交通运输毛细血管;城际旅游公交、定制旅游巴士陆续开通,“一城四区”和平顺县实现了公交全覆盖;8个县区实现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运营,农村物流县、乡、村三级网络进一步完善,运输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全市110个乡镇和2440个建制村100%实现了通硬化路、通客车“双通”目标……城乡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促进城乡之间的货物、人员、资金快速流动,加快形成了以城带乡、城乡互补的融合发展关系。
 
今年以来,我市积极统筹规划水气热等市政公用设施,推动向城市郊区乡村和规模较大中心镇延伸,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推进公路客运站改建迁建和功能提升,支持城郊承接城市专业市场和物流基地疏解,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完善农村商贸设施和物流配送体系,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促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实施医师区域注册,推进医师多机构执业,积极发展医疗联合体,力促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随着城乡公共服务逐步走向均等化,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融合发展,
释放更多的惠民红利
 
“本以为孩子在潞州区上学会很难,没想到没费多少事就给孩子报上名了。”长子县常张乡裴家庄人王先生说,2016年,他来到市里做生意,因为还没有买房,所以一直担心孩子不好入学。“多亏了现在的好政策,孩子能按时入学。”王先生由衷地表示感谢。
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是关键。我市围绕户籍转换、土地权益、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方面,全面放宽城市落户限制,按照“能放则放,应放尽放”的要求,全面调整放宽户口迁移政策,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市民化,重点推进各类人才和在城镇已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租赁房屋人口在城市落户。为确保农业转移人口转得出、落得下、过得好,我市同步制定并实施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相关政策体系,按照“就近就便服从就优”原则,加快小学向乡镇以上集中、中学向县城集聚,建设认定40所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改造51所寄宿制学校,支持有条件县区将未落户常住人口纳入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范围;同步加快简化社保转移接续程序,实施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制度,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坚持三医联动,深化分级诊疗、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加快现代医院管理改革……兜底型、普惠型民生建设已相继推开,使更多老百姓享受到城乡融合发展的红利。
 
“春潮行动”“求学圆梦行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和返乡创业培训计划……为全面提升农业转移人口技能素质,我市深入实施“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提质增效,建立健全社会劳动技能状况档案,开展大规模、多层次就业技能培训,高标准完成国家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目标,完成15万人次职业技能培训。与此同时,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不断壮大农村科技特派员队伍,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
 
在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方面,我市深入实施农业“特”“优”战略,开展第一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六大工程”和“九大行动”,推进有机旱作农业与七大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一体发展,加快中药材商贸平台建设,推进设施蔬菜、畜禽养殖、中药材等六大产业提质升级,打造全产业链。目前,全市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64家。新建高标准农田20.5万亩。同时依托开发区、产业园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产业集聚、教育集中和生态移民等措施,引导县域人口向县城集聚,加快就地城镇化。园区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主导产业逐步壮大,产业结构得到持续优化升级,城乡统筹发展定位突出,特色鲜明、配套完善、承载能力强的现代城乡新体系逐步形成。
 
以城带乡促乡村振兴,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城乡公共服务“无缝对接”, 如今的长治,在高质量的城乡融合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城乡融合发展,诗与远方竞芬芳……
 
 
 

 

 

来源丨长治日报

 

 

记者丨温媛

 

 

编辑丨路璐

 

 

审核丨韩焰

 

 

监制丨岳兰


上一篇:大沥今起连开三场务虚会,深度讨论城乡融合发展

下一篇:最后一页

主办单位: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城乡融合发展委员会